90%留学党不知道的推荐信潜规则

美国代写 你真的知道推荐信怎么写吗?推荐信的格式 推荐信一定要教授写吗?带着这些疑问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话题是:90%留学党不知道的推荐信潜规则 对英美大学申请稍有了解的家长和同学们,必然都知道推荐信的重要性。一封给力的推荐信,可以帮助治疗学校背景差,GPA低,标化不高等各种致命伤,所谓“一俊遮百丑”!还可以和其他申请材料相验证,更加立体展示亮点形象。

其实不止大学申请,在欧美,“推荐信”是一种深植在社会方方面面的选拔及推荐机制即使一直被诟病为人才选拔腐败的温床,阶级固化的帮凶,却一直沿用至今,那为什么美国大学申请可以公开地“走后门,递条子”?

推荐信是一种高效的选拔制度

在浅层面上来看,欧美教育体系中如此重视重视推荐信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推荐信能够直接提供申请人申请所需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更好地帮助校方了解一位申请人,进而作出相应的判断。申请者在之前的学习(工作)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其职业精神、学习能力、理想规划等究竟是怎样的?这些信息对于校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推荐信则是迅速获取这些信息的最佳途径之一。

其次,对于校方来说,推荐信还是校方提高申请人筛选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GPA、科研水平等硬件条件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推荐信也为校方提供了一种择优录取的重要标准。

推荐信蕴含的欧美圈层文化

从深层面来讲,推荐信的功能同样主要体现在了两点上:

首先,采用推荐信制度有利于形成一个较为同质化的“学术共同体”,让进入这个圈子的人能够自觉地去做这个圈子的“守门人”(类似于新闻学里常用到的gatekeeper)。

为什么要形成这样一个“学术共同体”呢?学术共同体不是为了拉帮结派,而是因为一个共同体有助于大家朝一个共同的方向去努力,有利于某一个学派在某一个学科或领域中的发展。

上面这个说法从小了说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往大了说其实也能够引申到整个社会阶层。这也就是欧美学校重视推荐信的另一个深层原因:充分利用精英阶层的人际关系资源。通俗一点讲,就是“我只和优秀的人玩儿”。

什么是有效力,有价值的推荐信?

核心原则:值得信任

推荐信本质上是一种信任背书。这里有2个要素:

首先推荐信本人可信。推荐人本人具备已被认可的声望,成就,地位,在相关领域具有权威性。这个方面,推荐人自带信任度直接影响推荐效果,试着对比一下,自己英语老师 VS 某美国大学教授,毫无疑问,在同等条件下,后者的推荐信影响力要大得多。

推荐信的内容可信。一封推荐信,至少应当包含以下3个方面:相识原因(产生关联的原因),学术成就,个人品质,中间要细节展示,而不是笼统的给出评价。回到刚才的例子,自己英语老师 VS 某美国大学教授,如果英语老师过去几年几乎每天见面,而美国大学教授只是一面之缘,那么即使教授声望地位更高,恐怕也不如自己的英语老师,因为联系不够紧密意味着了解深度广度不够,推荐内容的可信程度自然难以让招生官相信。

黄金法则:大牛推荐人+硬核经历+强烈推荐

大牛推荐人:所申请专业领域权威知名人士。典型特征: 任职机构知名,职称高,成就高,海外背景

硬核经历:双方有过紧密学习/工作共事经历,且该经历有能力要求,有成果产出。典型经历:科研项目,论文发表

强烈推荐:推荐人基于申请人专业能力和总体素质,给出客观评价并强烈推荐。典型用词:Strongly ,Highly

平凡如我,也有和藤校教授一起做科研,拿推荐信的机会

张舟,国内某国际学校,成绩一直前年级前10,只是学校和所在城市能接触到资源有限,使他一直缺乏有含金量的课外活动经历,简历和文书在挠秃头之后依然难免干瘪空洞,推荐人更是只有班主任和授课老师,这让美国TOP30离他看起来有点远……

直到他在朋友推荐下了解到集思名校科研,一个学术科研平台,帮助跟随英美 TOP30乃至常春藤/G5级别名校教授一起做科研,产出成果(比如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学术论文)